“明镜所以照形,古事所以知今”。金一南教授在《为什么是中国》一书以犀利的文笔、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中国1840-1949年的百年沉沦和1949年至今的复兴历程,解读了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变革中所蕴含的内在力量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今天,我们回顾历史,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,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,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,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、把握历史规律,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。”
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,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回顾1840年以来,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,清政府先后发布四份宣战诏书,但步步打步步败;从洋务运动的“器不如人”到戊戌变法、辛亥革命的“制不如人”,再到新文化运动的“打倒孔家店”,辛亥革命成功了,但是苦难并没有结束,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都无法担起救亡图存之责。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“四万万中国人,一盘散沙而已”。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,才将一盘散沙的中国重新凝聚起来。
咀嚼苦难,在反复思考中坚定初心使命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、成长到壮大,历经磨难、终成大业。如果说苦难是一所大学,那么中国共产党在这所大学中学到了太多,从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,从三湾改编“支部建在连上”到古田会议的“党指挥枪”,从“首战平型关,威名天下扬”到“雄赳赳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”,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,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重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,从睁眼看世界,到一举一动都在世界的聚光灯下,不过短短百年。
把握大势,在应对变局中彰显“国之大者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“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”。我们正处在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正在进行“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”,而且“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”。我们必须认识到,今天的中国仍然面对复杂的安全环境,台湾还没有回归,国土还处在分裂状态;周边历史矛盾复杂,民族众多、宗教信仰复杂;国家之间的关系充满变数,最终取决于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国际大势的发展变化,只有国家利益是永恒的。面对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多变的局面,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党大国领袖的战略眼光和广阔胸怀,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,倡议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呼吁变革全球治理体系,构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,引领经济全球化正确走向。
述往思来,向史而新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,向前的道路永远充满曲折,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,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,历经了惊心动魄的追求、选择和奋斗,才最终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。我们作为后来人,更要学会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史汲取力量,才能战胜新长征路上的重大风险和挑战,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。
合肥工投高新科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单叶民